酒店员工福利与幸福感
时间: 2011-10-11 15:07:24

福利,这个字眼听起来挺温暖的。在工资以外,企业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满足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。再进一步来说,企业福利可以提升员工的归属感乃至幸福感,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。那么酒店的福利情况怎样呢?员工对福利的要求和希望是怎样?福利会给大家带来了怎么样的幸福感呢?
享受福利是件好事情
被调查对象整体感受有三个走向:一部分人回忆起自己的“享福”经历来觉得“一般般”,“不过瘾”,福利就像流水账,似乎也没什么特别“出彩”的。另一部分人会说:“只要能发钱发东西就很开心了。”也有少部分人说:“只有工资,没有福利,彻底没感觉。”
众口不一的福利感受在一定程度上来自于众口难调的福利形式。调查显示,目前很多酒店的福利形式基本上是物质和精神双管齐下,但是物质福利所占比例处于绝对优势。应该说,现在各行各业提供的福利名目和形式可谓五花八门:奖金、购物卡、降温费、各类代金券、小家电、健身卡、书卡、过节费、置装费、时令水果、节日慰问、培训、旅游、生日礼物……生活所及几乎都能在各项福利中找到些许影子。但是,员工也并不是对所有福利都甘愿买账,大多会根据自身的感受给福利自动分档:哪些福利贴心,哪些福利算是鸡肋。
奖金、住房补贴、出国考察、商场购物卡、交通补贴、通讯补贴、放寒暑假、供应午餐、集体旅游、报销孩子的托儿费、体检、节日给家属的一封信、旅游补助、生日祝福及蛋糕……这些福利项目在“贴心”一栏中榜上有名。与之相对,一些项目也不太招人喜欢,被列为“鸡肋”一族:三八女性讲座、音乐会票、元宵、水果、六一儿童节发的不适合自己孩子年龄看的书、劳保用品、一些过时的书、集体旅游、一些小家电、食用油……比照一下,不难发现,在所谓的“鸡肋项”和“贴心项”之间也不乏交叉项,原因大多出于需求不同。对于鸡肋项,人们给出的原因相对一致,不实惠或者不适用。即便各取所需,但是这两拨人也在“期待福利”中取得了共鸣:现金形式最受人欢迎让人欢喜。不管怎么说,享受福利是件好事情。每家酒店的福利设计也都有其具体缘由。有的酒店代表表示,各项福利措施不是仅仅为了发福利而发福利,而是要把它和酒店文化建设、企业发展结合起来。同时,不断调整福利方式,也是为了能够使其在生活、工作乃至身心修养各方面帮助员工,真正增强酒店的凝聚力。
现状:现金补贴最实惠
“最受欢迎的员工福利”调查显示,在接受调查的200名受访者中,有15.9%的在职员工每年都可以享受到年终奖福利。这项年终的现金奖福利无疑是最受员工的热捧。如此看来,员工们更喜欢酒店来点实惠的,多发点奖金或津贴。酒店除了提供年终奖、报销返乡车费以外,在年会上还会进行抽奖活动,主要是一些实用的小家电和日用品。
说到福利,同样在酒店担任品质管理师的阿平满怀欣喜。他对自己所在酒店的福利很满意。除了每年享有“探亲假”“生活补贴”等福利之外,企业还为晚婚晚育青年发放津贴补助,也是对他们响应国家政府号召举动的肯定与鼓励,阿平满25岁未婚就享受到这种晚婚待遇的福利。在调查对象中,能获得电话补贴、购车或交通补贴的主要是企业业务部门人员,“一年里头估计有7个月是出差在外的。”酒店对出差人员报销餐旅费外,还会补贴电话费和部分生活费。
期待:幸福生活与长远发展
企业目前提供的福利未必是员工最想得到的福利。调查数据显示,在200名接受调查的在职人员当中,最期待的福利政策是“员工生活福利”,占了19.62%;而“员工职业发展福利”以19.15%的比例紧跟其后。可见,现在员工发展意识有所加强,在生活福利有保障后,马上考虑的是职业发展福利。第二点也正是现在企业所欠缺的。排在第三位的是“社会福利”。接下来是“医疗保障福利”与“补贴型福利”,所占比例相差不大,都是15%多点。最后的是“投资储蓄型福利”,从中可知目前有投资意识的员工并不多,他们并不关心这方面的福利。由此可见,拔得头筹的“生活福利”是员工最希望享受的福利,名其意重在“生活”二字,员工希望酒店可以从切身生活的角度为其提供福利。比如为在同酒店的双职员工提供家庭宿舍、为基础员工提供旅游机会、为特殊工种实现远程办公或可灵活上班时间、为下一代提供儿童保育津贴或是为“新莞人”特批一年一次探亲假等。